我们认为运动有利于心理健康,但哪种运动的效果最好呢?
研究人员研究了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团体运动的效果最好,骑车次之,无论是户外骑行还是在室内骑动感单车。
这篇研究文章发表在本月的《柳叶刀精神病学》(Lancet Psychiatry)上,是同类研究中的第一项,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项,它分析了不同类型运动的效果。
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以团体形式进行的运动(如球类运动和团操课等)比跑步或走路更有益处。
研究人员根据调查对心理健康评了级。他们询问调查对象,这一个月以来有多少天会由于压力、抑郁或情绪问题而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与不运动的人相比,参加足球和篮球等团体运动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天数要少22.3%,跑步或慢跑的人则少了19%,做家务的人则少11.8 %。
在第二次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瑜伽和太极(最初分析时被归入休闲运动的类别中)能减少22.9%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天数。(休闲运动包罗万象,瑜伽、高尔夫以及骑马都算在内)。
这篇研究文章的第一作者Adam Chekroud是一名首席科学家,也是纽约精神健康创业公司Spring Health的联合创始人,还是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的助理教授。他说团体运动含有社交成分,所以会有额外的好处,而瑜伽/太极能提升正念,而这正是人们经常说的对心理健康有益的因素。
他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为什么某些运动的效果比其他运动好,看看能否制订个性化的健身计划,选择对个人最合适、最有效的运动。
研究人员还发现,锻炼30到60分钟的人心理健康状态最佳,而45分钟是最合适的持续运动时间。每周锻炼三到五次的人心情不好的天数更少。
并不是运动得越多越好。“90分钟以上的锻炼并不会带来额外益处。”Chekroud博士说。
这项研究分析了120万名美国成年人的运动习惯与心理健康状况,以受访者对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调查问卷的自我评断回答为基础。它并不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因此并不能论证因果关系,只能说明运动与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联系。它也不能解释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会导致人们减少运动,也无法解释运动能否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1.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并都会标明作者或来源,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09 / 05月散户必看!3个真相告诉你股票交易员的工作真相(附信息差破解攻略)
-
09 / 05月散户必看!科创板做市商机制最全解答,3分钟摸透赚钱门道
-
09 / 05月新手炒股第一笔钱怎么投?3个真实案例+5条铁律教你高效起步
-
09 / 05月散户必看!3分钟搞懂配债买卖全流程(附避坑指南)
-
09 / 05月散户如何选长线股票?三大实战指标+交易技巧,避开90%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