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几天跟朋友喝茶时聊到个事儿,他拍着大腿懊恼:‘早知道就不碰那批可转债对应的正股了!’看着账户里半个月蒸发20%的市值,我也跟着倒吸一口冷气。如果你也在可转债相关的股票上栽过跟头,今天这篇掏心窝的总结,或许能帮你躲开我趟过的雷区。”
---
一、你以为捡了便宜?警惕"双重溢价"陷阱
第一次接触可转债概念时,我满心以为找到了金矿:“债券保底+股票上涨,这不是白送的保险吗?”实际操作后才发现,市场早就把这块肥肉算计得明明白白。
当某只转债转股价远低于正股现价(俗称“债底厚”),各路资金必然疯狂抢筹转债,导致转债价格飙升。这时候再看对应的正股,往往已被“可转债套利大军”硬生生推高。
更扎心的真相是:当转债溢价率超过30%时(2023年Wind数据统计超70%的强赎债触发前存在这种现象),意味着你买入正股时,实际在同时承担股票溢价+转债预期溢价的双重风险。
我曾在某只热门转债发行期追高正股,结果强赎公告一出股价应声下跌15%。后来才明白:机构玩的是“抢债抛股”的组合拳,散户却总在做反方向接盘侠。
---
二、突发的"强赎炸弹",小散根本来不及逃
“不是到转股期才能转吗?怎么突然说要强赎了?”这是我后台最常收到的灵魂拷问。
经历过两次强赎暴击后,我养成了每天翻公告的习惯,但依然被坑过一回。那家公司周五收盘后才发布强赎公告,周一开盘股价直接跳空低开8%。
强赎机制的残酷性在于:
1️⃣ 触发条款藏在几百页的募集说明书里(如连续30日中有15日股价高于转股价130%)
2️⃣ 赎回登记日前必须转股或卖出,否则转债将被腰斩赎回
3️⃣ 大股东往往提前知晓强赎时点(参考2022年某锂电龙头强赎前股东减持事件)
当你看到盘面突然放量拉升时,可能是最后的逃生窗口。普通投资者既没精力盯盘,更难读懂那些专业术语背后的杀机。
---
三、比亏钱更可怕的是"信息茧房"
去年某地产公司爆雷前夕,其转债对应的正股还在被券商推荐“低估值修复机会”。而我因为重仓这只票,连续三周失眠到凌晨刷股吧。
后来用工具监测才发现:
1.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并都会标明作者或来源,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11 / 07月小散必看:可转债的股不能碰?这3个坑我曾亏掉20万!
-
11 / 07月A股新手/短线客必看:股票买入后锁仓期多久?T+1规则、解套技巧与应对
-
11 / 07月2025新韭菜必看:2016熔断惨案教会我的3条信息差教训!
-
11 / 07月十年韭菜才懂:上证深证指数这样用,告别瞎炒!(内附独家观测法)
-
11 / 07月投资新人必知!同花顺三大核心功能拆解+扫盲攻略,每天1元攻克信息差焦